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根据出土于江苏省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遗址最下层的陶鸡下蛋模型可知,至少在6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鸡已经做为家禽被饲养。

  容斋 | 中国风 艺术 生活 / 订阅号:rz17668

  文物里的鸡

  距今约2800年的西周鸡蛋

  这是在江苏句容一座西周墓葬发现的,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实物。由于年代久远,陶罐里的鸡蛋都已石化,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从入库到展览都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鸡常常被人们比喻为凤凰,《山海经·南山经》中描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凤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图腾动物,其形象的现实来源之一应是拥有美丽羽毛的五彩雄鸡。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有凤鸟(鸡中“神鸟”)的纹饰,从商周时期及以后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也可以看到代表神圣与吉祥的鸡或凤鸟的形象。

  位于湖北省京山县的屈家岭文化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6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当时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兼营渔猎和采集,已饲养了猪、狗、鸡等动物。这样的陶鸟、陶鸡和陶狗在屈家岭文化地域出土极多。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雄鸡

  出土于四川的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长11.7厘米,通高40.3厘米。这件铜鸡可能正是古人心目中呼唤日出、呼唤光明的“天鸡”的形象。

  汉 陶鸡

  隋 白瓷鸡首壶

  高27.4cm (瓷)

  唐代青釉褐绿彩鸡翅纹瓷水滴

  鸡头是壶嘴,壶柄捏塑成鸡外卷的尾巴,壶腹对称堆塑褐蓝彩条、竹刀刻画的鸡翅,栩栩如生。水滴是文房用具,以鸡的造型呈现,既便于出水,又呈现鸡的可爱。现藏于长沙博物馆。

  唐三彩生肖俑鸡

  1984年,在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出土了3件唐三彩生肖俑,分别为酉鸡、辰龙、午马,此为其中之一,高约22厘米。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化元年正好是鸡年,相传设计制作斗彩鸡缸杯也正是为了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作为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

  康熙官窑青花龙凤纹天鸡盖碗

  此盖碗是康熙一朝创烧的品种,应出自康熙中晚期官窑。

  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

  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清乾隆御窑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

  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高18.3cm,口径2.3cm,呈天鸡形。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呈雄鸡形,作俯卧回首状,采用了镂空剔雕的工艺技法,底部与鸡身可以分离。熏香时,可把香料放在底座中,燃出的烟雾从雄鸡的口和翅间袅袅飘出,可谓用心巧妙。通体施粉青釉,无款识。

  清雍正斗彩母子鸡纹盘局部

  鸡的美好寓意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鸡,知时畜也。”鸡能啼晨,被称为“长鸣都尉”。鸡鸣,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

  在古代,鸡是一种承载德行与正义的动物,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浓厚的神秘色彩。

  鸡的“五德”

  “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战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尔雅·翼》中所概括的文、武、勇、仁、信,被称为鸡的“五德”。

  文、武源于鸡的外在形象,勇、仁、信则取自于鸡的习性和内在品质。这“五德”在后世流传甚广,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鸡在古代曾经做为君子为人处事的标榜。名为赞鸡,实为自勉。

  清 青玉鸡

  大吉大利

  鸡谐“吉”音,意喻吉祥,“大鸡”暗示“大吉大利”。鸡在民间还被视为具有辟邪除妖的功能,不少地区自古就有正月初一将绘有鸡的门饰图画作为辟邪神物张贴在门窗上的风俗。

  民国陕西凤翔大吉利图年画

  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色彩对比强烈,造型饱满夸张,保留了古版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上书“鸡年吉,吉年利,富贵花开满门第”等,表达了鸡的吉祥寓意。现藏于晋江博物馆。

  桃花坞年画“鸡王镇宅图”

  “官上加官”

  鸡头上有冠,“冠”与“官”同音,如果将雄鸡与鸡冠花画在一起,则构成“官上加官”图,暗示为官者升迁、腾达之意。

  “五子登科”

  画一只母鸡(或雄鸡)与五只鸡雏相戏于窠——即母子鸡图,以“窠”谐“科”,谓之“五子登科”,暗喻科举考试中皆可金榜题名。

  “室上大吉”

  “石”与“室”同音,画大鸡于石上还可以取其“室上大吉”之意。

  徐悲鸿

  ------

  本文由<容斋>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收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查询往期文章,可点击“阅读原文”

  或访问 m.fxzgf.com (发现中国风)

  点击相应栏目按钮 可分类查询

  中国风原创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内容分享

  传统工艺/中式家居及相关/中国风产品暨项目 合作等

  可添加合作交流微信: nenu89

  投稿邮箱:fxzgf@qq.com